邓晓波

来自站长百科
(重定向自叶开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oblog作者 邓晓波

邓晓波,网名:叶开,oblog多用户博客系统作者,oblog.cn站长(现此域名已转向:www.aobosoft.com,傲博软件)。

创业开端:兴趣加巧合[ ]

2004年3月,当邓晓波开发OBLOG第一个版本的时候,他想不到一年半之后中国博客人群中有三分之一会使用他开发的这套程序,而且商业版用户中会包括人民网强国博客、中国教育网、中国江苏网这类国内知名网站。OBLOG不是一个博客网站,而是提供建博客网站的程序,这是一个博客网站之外的与博客有关的故事。

同大多数的创业故事一样,邓晓波开发OBLOG程序只是一个兴趣加巧合。在2004年3月份的时候,邓晓波还在山东威海的一家外贸公司工作,业余管理一个小论坛,因为上面有很多朋友都喜欢写点文章,而当时邓晓波对BLOG这种形式的表达方式比较喜欢,就想建一个小型的blog站点供朋友们使用。但在当时,几乎没有适合中国人使用的开源多用户blog代码,邓晓波就决定自己写一个出来。

OBLOG的1.0版本的开发大概用了半个月,在自己网站使用的同时,邓晓波也把程序给了一些朋友们使用。虽然因为经验的关系,这个版本的程序可以说非常简陋和不成熟,但仍然得到了这些朋友的鼓励。在使用了半个月以后,邓晓波决定重新开发新版本。OBLOG的2.0版本征求了很多人的建议,在功能上也比较完整了,而OBLOG后来版本的许多重要特性都是由这个版本决定的。这个版本用了1个多月开发完毕,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而这时,OBLOG 开始有了第一个商业用户。

随着商业用户的逐渐增多,邓晓波开始想把这个程序当作事业来做。在2005年初的时候,邓晓波辞去了工作,开始创业。8月份公司成立,其他两位在工作中认识的合伙人程贤涛、阿泰也分别辞去在北京和上海的工作,加入到OBLOG的创业之路,分管OBLOG的市场、营销和技术工作,整个开发团队也发展到十五人。

坚持与以服务为本[ ]

“其实做企业和做软件都是一样的道理”邓晓波认为,“Bug(问题)会一个接一个出现,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下去,出来问题就要解决,这样才能一步一步走向完善”。

OBLOG走到现在,在邓晓波看来最重要的就是两点:坚持和服务。当初和OBLOG一起开发的类似程序有好几个,但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坚持下去。

程序的开发是一件很令人头痛的事情,做一件产品容易,但是做一件有思想的产品很难。许多开源程序不能持续开发往往并不是因为开发者对代码的厌倦,而是开发者思想的枯竭,当程序的基本功能实现,也就是这个程序终止之时。而产品的思想不是空想得来的,邓晓波曾被国内三大博客服务托管商的技术人员称之为“一个人超过国内最大的几家BSP中十几个人的开发团队”,但是几乎很少有人知道邓晓波为了开发程序曾经连续两周没有走下居住的楼房半步。程序开发当中对毅力与心智的折磨令邓晓波一度对编程产生厌倦,幸而在风景如画的威海,状态调整得快一些。“威海是个研发的好地方”,邓晓波笑着说。

只要用心坚持不断做下去,最终会出来一个好产品。这是OBLOG的开发逻辑。

“我们更像是一家服务企业,而不仅仅是技术性公司”无论是邓晓波还是其他团队成员程贤涛和阿泰都是这样强调,“这是我们的共识,也是我们一起创业的起点”。OBLOG招聘的第一个员工岗位就是客服,制定的第一个内部管理规章就是《客户服务手册》。经常是半夜了,OBLOG的团队成员还在为客户安装程序、趴在论坛和即时通讯上为客户回答问题。

如果把这些客户都服务不好,将来做什么可以?如果把这些客户都服务好,将来做什么又不可以?这是OBLOG的经营逻辑。

“OBLOG很低调,但是在用户群体里评价很高”,负责市场和销售工作的程贤涛说,“我问过很多客户来购买程序的原因和知道OBLOG程序的途径。对于前者,有许多用户,包括国内IT界很知名的人,他们告诉我OBLOG是国内易用性最好的BLOG软件;而对于后者,客户告诉我们知道OBLOG的途径大部分是朋友推荐。了解这两点,就知道我们这一阶段的目标就达到了。”

web2.0与blog是什么?[ ]

到今天,OBLOG的团队已经发展到十五人,使用OBLOG程序的网站达到两万家。除了国内一批知名网站外,国内几个备受关注的blog相关域名blog.com.cn、blog.edu.cn、blogger.cn也都在使用OBLOG程序开展博客托管服务。

OBLOG到如今的发展无疑拜席卷国内的所谓web2.0浪潮所赐,这一点OBLOG整个开发团队毫不讳言。而对于web2.0浪潮,OBLOG团队有着自己的理解。

Web2.0是什么?负责公司运营的程贤涛承认,OBLOG开发团队到现在都没有认真讨论过这个概念,“这只是一个概念,但OBLOG团队的成员却都知道‘人’——互联网从业者的用户和客户,在未来一定会成为互联网的主角。互联网公司会逐渐扮演起用户的服务生、侍从角色,而不是反过来,未来的互联网公司更不可能成为奥威尔笔下控制一切的老大哥”。

但blog是什么?半年多前程贤涛还在教育网工作的时候就同邓晓波讨论过这个问题。媒体?人人当记者?分享?谁有权力来强制用户一定要把BLOG当媒体,谁有权力强制用户一定要“人人当记者”为BSP免费打工,谁又有权力来强制用户写blog一定要同他人分享?“当周围都充满了这样论调的时候,有时候会觉得很有意思,这样一种强加给用户的语言暴力很难令人想象是一群同时在倡导web2.0人说的”,程贤涛事后总结。至少OBLOG不这么认为,程贤涛说,blog本身就是用户自己在网上玩的一个东西,想不想让blog有功利性,想不想让blog同他人分享,想把blog做成什么样子都是用户自己的事情,用blog没有人们说的那样累。Blog只是满足了用户在网络上独立自主性的要求,当然这里面包括当用户有了表达的欲望时,可以有基本不受控制的途径。未来blog不存在了,也许未来不叫blog了,但这样一个让用户在网上能够独立自主的东西一定会存在,这是 OBLOG团队的共识。

而在OBLOG程序当中,这些思路贯穿始终。邓晓波介绍说,比如对用户模板的处理上,从对技术基本不了解的用户到玩得滚瓜烂熟的高手,用OBLOG程序都有自己施展的空间。而另外一些细节更引人注意,比如OBLOG程序里可以让用户自己为网站加密,为单篇日志加密,允许日志只同好友分享等等设置,这些在国内BSP程序里基本都没有。“为什么blog不可以封闭起来?只和爱人分享,甚至只和自己分享过去的记忆难道就不可以?”邓晓波反问道,“这些技术实现起来很简单,但是体现了我们对blog以及所谓web2.0的理解,我们尊重用户,我们尊重每个在互联网上活动的人。Blog是一种生活方式,怎么生活是用户的自由。我们没有权力也没有资格指挥和约束他们如何生活,我们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自由的这种渴望。”

未来在哪里[ ]

尽管程序的用户数量已非常可观,但无论邓晓波还是程贤涛都坦言“对未来的商业模式,我们想的不多”,“我们一直认为,只要产品做好了,把客户服务好,商业模式自然就来了,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邓晓波和团队成员的设想当中,OBLOG将不仅仅只提供blog程序,而且会致力于为国内的中小网站提供与web2.0的相关服务。在这当中,技术自然是重要的一环,“例如,我们播客程序早已经做出来了,只不过考虑到公司发展的节奏没有公开提供”,邓晓波介绍说,“当然还有其它的产品我们在研发当中,比如手机发布blog的功能很快也会面世”。

但OBLOG显然还和其它仅仅提供技术服务的互联网程序不一样,程贤涛对此做了另外的补充,“我们还会帮助中小网站提供运营上的帮助,帮助我们的用户打造一个好的网站,比如我们会给用户提供网站常用过滤词屏蔽词表、指导用户如何做网站的定位、如何做市场推广等等,而这里面的一些东西是只有中小网站才会面临的问题。我们了解这些中小网站的情况,我们也有这方面的经验积累。这正是我们的优势。”

而依靠出售OBLOG商业版程序,以及在威海的低成本运营,OBLOG不仅在国内与BLOG相关的公司中率先盈利,而且到现在一直维持着良好的营收状态。这样一种状态使许多事情做起来从容许多。

“Web2.0就应当有web2.0的样子。”程贤涛曾经这样说。Web2.0如果是真的话,那么在这个阶段成长的公司,不会像以前那些只顾将无数用户笼罩其下的巨无霸网站,而应当是一个致力于为用户服务的企业,一家用户至上、利益分享的公司。“这样的企业出现才是web2.0的标志性企业。 OBLOG也许成不了这样的企业,但我们知道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邓晓波乐观地断言,“这是我们的未来”。


相关条目[ ]


参考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