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Window 服务器安全问题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警告:您没有登录。如果您做出任意编辑,您的IP地址将会公开可见。如果您登录创建一个账户,您的编辑将归属于您的用户名,且将享受其他好处。

该编辑可以被撤销。 请检查下面的对比以核实您想要撤销的内容,然后发布下面的更改以完成撤销。

最后版本 您的文本
第4行: 第4行:


现在服务器中存储的信息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重要;为防止服务器发生意外或受到意外攻击,而导致大量重要的数据丢失,服务器一般都会采用许多重要的安全保护技术来确保其安全。下面就介绍一些主要的服务器安全热点技术。<br>
现在服务器中存储的信息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重要;为防止服务器发生意外或受到意外攻击,而导致大量重要的数据丢失,服务器一般都会采用许多重要的安全保护技术来确保其安全。下面就介绍一些主要的服务器安全热点技术。<br>
----


== iSCSI技术 ==
== iSCSI技术 ==
第12行: 第15行:
  iSCSI技术是由IBM下属的两大研发机构——加利福尼亚Almaden和以色列Haifa研究中心共同开发的,是一个供硬件设备使用的、可以在IP协议上层运行的SCSI指令集。简单地说, iSCSI可以实现在IP网络上运行SCSI协议,使其能够在诸如高速千兆以太网上进行路由选择。现在,许多网络存储提供商致力于将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中使用的光纤通道设定为一种实用标准,但其架构需要高昂的建设成本,这不是一般的企业所能够承受的;与之相对,NAS技术虽然成本低廉,但是却受到带宽消耗的限制,无法完成大容量存储的应用,而且系统难以满足开放性的要求。iSCSI技术的使用在以上两者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iSCSI技术是基于IP协议的技术标准,实现了SCSI和TCP/IP协议的连接,对于以局域网为网络环境的用户,只需要不多的投资,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对信息和数据进行交互式传输和管理。虽然iSCSI基于IP协议,却拥有SAN大容量集中开放式存储的品质。这一技术对于一边要面对信息高速增长,另一边却身处“数据孤岛”的众多中小企业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br>
  iSCSI技术是由IBM下属的两大研发机构——加利福尼亚Almaden和以色列Haifa研究中心共同开发的,是一个供硬件设备使用的、可以在IP协议上层运行的SCSI指令集。简单地说, iSCSI可以实现在IP网络上运行SCSI协议,使其能够在诸如高速千兆以太网上进行路由选择。现在,许多网络存储提供商致力于将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中使用的光纤通道设定为一种实用标准,但其架构需要高昂的建设成本,这不是一般的企业所能够承受的;与之相对,NAS技术虽然成本低廉,但是却受到带宽消耗的限制,无法完成大容量存储的应用,而且系统难以满足开放性的要求。iSCSI技术的使用在以上两者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iSCSI技术是基于IP协议的技术标准,实现了SCSI和TCP/IP协议的连接,对于以局域网为网络环境的用户,只需要不多的投资,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对信息和数据进行交互式传输和管理。虽然iSCSI基于IP协议,却拥有SAN大容量集中开放式存储的品质。这一技术对于一边要面对信息高速增长,另一边却身处“数据孤岛”的众多中小企业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br>


----


== 全自动备份技术 ==
== 全自动备份技术 ==
第17行: 第21行:


  该技术是在网络系统上建立起两套同样的且同步工作的文件服务器,如果其中一套出现故障,另一套将立即自动接入系统,接替发生故障的文件服务器的全部工作。通过使用该技术,可以确保容错系统的数据信息在由于系统或人为误操作造成损坏或丢失后,能及时在本地实现数据快速恢复;另外,该技术还可以确保容错系统在发生不可预料或抵御的地域性灾难(地震、火灾、机器毁坏等)时,及时在本地或异地实现数据及整个系统的灾难恢复。<br>
  该技术是在网络系统上建立起两套同样的且同步工作的文件服务器,如果其中一套出现故障,另一套将立即自动接入系统,接替发生故障的文件服务器的全部工作。通过使用该技术,可以确保容错系统的数据信息在由于系统或人为误操作造成损坏或丢失后,能及时在本地实现数据快速恢复;另外,该技术还可以确保容错系统在发生不可预料或抵御的地域性灾难(地震、火灾、机器毁坏等)时,及时在本地或异地实现数据及整个系统的灾难恢复。<br>
----




第24行: 第30行:
  该技术是针对数据库和多用户软件的需要而设计的,用以保证数据库和多用户应用软件在全部处理工作还没有结束时,或者在工作站或服务器发生突然损坏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数据的一致。其工作方式是:对指定的事务(操作)要么一次完成,要么什么操作也不进行。<br>
  该技术是针对数据库和多用户软件的需要而设计的,用以保证数据库和多用户应用软件在全部处理工作还没有结束时,或者在工作站或服务器发生突然损坏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数据的一致。其工作方式是:对指定的事务(操作)要么一次完成,要么什么操作也不进行。<br>


----


== 自动检验技术 ==
== 自动检验技术 ==
第30行: 第38行:
  一般来说,在对错误的或者被损坏的数据进行恢复之前,系统必须要有能力来及时发现引起这些错误的原因,所以,一个完整的容错系统应该离不开自动检验技术的支持。自动检验技术是用于故障快速检测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具有完全自校验性质的自校验装置,它不仅能及时检查出系统模块的差错,还能够检测出自身的差错。在设计一个容错系统时,如果正确地使用自动检验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对差错的反应能力,使差错的潜伏期缩短,有效地阻止错误的进一步蔓延,从而有利于其他技术功能及时对错误做出相关的纠正措施。<br>
  一般来说,在对错误的或者被损坏的数据进行恢复之前,系统必须要有能力来及时发现引起这些错误的原因,所以,一个完整的容错系统应该离不开自动检验技术的支持。自动检验技术是用于故障快速检测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具有完全自校验性质的自校验装置,它不仅能及时检查出系统模块的差错,还能够检测出自身的差错。在设计一个容错系统时,如果正确地使用自动检验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系统对差错的反应能力,使差错的潜伏期缩短,有效地阻止错误的进一步蔓延,从而有利于其他技术功能及时对错误做出相关的纠正措施。<br>


----


== 内存纠错技术 ==
== 内存纠错技术 ==
第36行: 第46行:
  该技术是一种服务器透明检测及故障纠错技术,它在发现并更正一个内存错误的同时,可使坏数据位从RAM上被擦除,从而有效减少无法更正的多位错误的发生。<br>
  该技术是一种服务器透明检测及故障纠错技术,它在发现并更正一个内存错误的同时,可使坏数据位从RAM上被擦除,从而有效减少无法更正的多位错误的发生。<br>


----


== 热定位技术 ==
== 热定位技术 ==
第42行: 第54行:
  该技术也是一种检查数据错误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对写入磁盘的数据进行一些检查比较工作,从而确定刚刚读入的数据是否正确或者是否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在进行检修比较工作时,该技术可以自动从硬盘中把刚写入的数据读出来与内存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出现错误,则利用在硬盘内开设的一个被称为“热定位重定区” 的区,将硬盘坏区记录下来,并将已确定的坏区中的数据用原始数据写入热定位重定区中。<br>
  该技术也是一种检查数据错误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对写入磁盘的数据进行一些检查比较工作,从而确定刚刚读入的数据是否正确或者是否有其他方面的问题。在进行检修比较工作时,该技术可以自动从硬盘中把刚写入的数据读出来与内存中的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出现错误,则利用在硬盘内开设的一个被称为“热定位重定区” 的区,将硬盘坏区记录下来,并将已确定的坏区中的数据用原始数据写入热定位重定区中。<br>


----


== 自动重启技术 ==
== 自动重启技术 ==
第47行: 第60行:


  自动重启技术是指PC服务器可以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完成重新启动过程,以极快的速度恢复系统运行。<br>
  自动重启技术是指PC服务器可以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完成重新启动过程,以极快的速度恢复系统运行。<br>
----


== 网络监控技术 ==
== 网络监控技术 ==
第54行: 第69行:




----


== 故障的在线修复技术 ==
== 故障的在线修复技术 ==
第60行: 第76行:
  故障的在线修复技术包括故障部件可带电插拔和部件的在线配置技术。可带电插拔的部件有硬盘、内存、外设插卡、电源、风扇等,目前PC服务器中值得骄傲的技术是PCI的热插拔。模块化设计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br>
  故障的在线修复技术包括故障部件可带电插拔和部件的在线配置技术。可带电插拔的部件有硬盘、内存、外设插卡、电源、风扇等,目前PC服务器中值得骄傲的技术是PCI的热插拔。模块化设计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br>


----


== 文件分配表和目录表技术 ==
== 文件分配表和目录表技术 ==
第67行: 第85行:




----


== VersaStor技术 ==
== VersaStor技术 ==
第74行: 第93行:




----


== AutoRAID技术 ==
== AutoRAID技术 ==
请注意,您对站长百科的所有贡献都可能被其他贡献者编辑,修改或删除。如果您不希望您的文字被任意修改和再散布,请不要提交。
您同时也要向我们保证您所提交的内容是您自己所作,或得自一个不受版权保护或相似自由的来源(参阅Wordpress-mediawiki:版权的细节)。 未经许可,请勿提交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取消 编辑帮助(在新窗口中打开)

本页使用的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