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明

来自站长百科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黄明明

黄明明,现任ZCOM智通无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是公司创始人之一,负责公司业务的整体运营。曾在HP、Siebel Systems和PeopleSoft等公司工作,历任渠道经理、亚太区市场总监等职,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此外,他还在亚太地区和硅谷有着丰富的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经验。此外,还在波士顿咨询公司任管理咨询师,为财富100强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和兼并收购提供策略咨询。

个人简介[ ]

  • 黄明明先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同时,他还是芝加哥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
  • 出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的黄明明已过而立之年,但言谈举止中依然洋溢着青春的帅气。有人说他很像香港电视剧《鹿鼎记》中饰演康熙的谭耀文,颇具明星气质。黄明明热爱旅游,在他办公室的座椅后就放着专业的旅行用具。
  • 他说话时带着江南人的斯文,却是一口地道的北京腔。生于上海、长在北京的他兼具两个城市的个性,正是在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黄明明显得与众不同。

收购FlashGet[ ]

  • 2000年,那时正值互联网第一波浪潮,正在芝加哥商学院读一年级的黄明明热血沸腾,从美国硅谷拿着300万美元回到上海,和几个朋友创办了一家B2B网站-盟达中华网。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个企业没有做成功,但这段经历让黄明明重新审视自己。
  • 第一次回国创业失败后,黄明明又回到芝加哥商学院读书。之后便留在硅谷工作,先后做过市场总监及咨询师。在硅谷的学习与工作经历让他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很多问题。
  • 很快,随着第二轮互联网浪潮的再度涌起,黄明明又从硅谷回到国内,开始第二次创业,创建中国杂志平台——ZCOM公司。如果不是FlashGet的收购事件,黄明明不会在那么短暂的时间内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而FlashGet的收购事也成为黄明明一生中最难以磨灭的记忆。
  • 快车(FlashGet)前身网际快车(FlashGet),诞生于1998年,由中国软件业的“神话人物”侯延堂独立开发并运营,该软件在全球多个国家知名度很高。2004年,黄明明与合伙人奔赴西安与侯廷堂见面,希望能够收购这款软件并进行商业化运作。
  • 2004年11月,西安的天气已经渐渐冷了起来,而此时的黄明明却充满热情的来到了这个城市。吸引他的,不是这个城市本身,而是这个城市中的一个人——候延堂,FlashGet的作者,他开发的这款软件很早以前就吸引了黄明明的注意。经过多方努力后,黄明明终于与候延堂本人取得了联系。一个人在没有公司运作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口碑相传就可以使一款软件取得辉煌 的成就,这点令黄明明佩服不已。然而,他们之间的第一次接触,却以闭门羹开始。
  • 第二天,黄明明如约再次致电候延堂,终于如愿见到了对方。然而,谈判本身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为候延堂此时并不急于卖掉FlashGet这款软件,而他本人也不缺钱。
  • 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FlashGet这款软件吸引了包括Google百度、千橡等巨头的注意。然而,候延堂却让他们不断的吃闭门羹,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ZCOM。“与大多数程序员一样,一开始他是排斥与商业公司见面的。不过,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不断的接触,ZCOM最终还是在谈判席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回忆当初的收购细节时,黄明明表示。“Google曾经花费8个月的时间与候延堂进行谈判,Google在挑选合作伙伴时是非常严格的,这也坚定了ZCOME对这款软件的信心”。
  • 2006年3月某日,黄明明再次来到西安,可是谈判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黄计划在当天傍晚乘坐飞机返回北京。然而,事情却在此时有了转机。
  • “开始我们谈了2天,没有什么进展。在最后一天的时候,由于候延堂这边的态度突然出现了松动,我们就趁热打铁,一口气谈了下来。当时我们在茶楼确定了合作后,立刻就赶赴他家,将草拟方案打印出来。签完合同后,我们利用最后的一点时间喝了功夫茶,最后赶赴机场。”黄明明说。
  • 至此,这场历时2年的合作终于板上钉钉,同时也以Google、百度、千橡等巨头的失败而告终。

艰难的转型[ ]

  • 在收购FlashGet后,黄明明的痛苦才真正开始。“从一款个人软件到一个商业化运作的团队,困难比我们原来想象大得多,所以我也很谈坦率的讲,收购FlashGet后的一年半的时间,我们吃了很多的苦头,也犯了非常多的错误,后来我才找到一点点感觉。”黄明明坦率地称。
  • 谈及其中的艰辛,他提到说,当时想得简单,找一些技术天才来,原来一个人搞定的事情,二三十人一块还搞不定吗?结果发现几十个人的效率甚至不如一个人效率高。
  • 如今,FlashGet拥有1.2亿固定用户,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最流行的一款下载软件。在日前举行的2008第三届艾瑞新经济年会上,FlashGet荣获“2007-2008最具发展潜力企业”奖。也算是为黄明明多年艰辛的最终肯定!

证明自己[ ]

  • 黄明明的同学中自己创业的并不多,大部分供职于大公司,包括咨询公司、银行或财富500强的企业。从美国顶尖商学院出来的学生一般都有很好的发展前途,等待他们的是好的职位与薪水,在这种条件下还要创业,机会成本会很高。
  • 但另类的黄明明最终还是选择了创业之路。他不喜欢大公司里的循规蹈矩,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没有刺激。黄明明喜欢刺激,就像他背着旅行包跋涉在青山绿水之中那样,“把一个主意从无到有地做起来,把一个团队从几个人做到几十个人、几百个人,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公司,我觉得这个过程比较好玩,也比较刺激。”
  • 创业对于黄明明来说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不可避免地带有一种傲气,他要向别人证明自己是能做出“大事”的,这个“别人”至少是他的长辈,还有众多在知名公司就职的同辈们。他要证明自己选择的路是正确的。
  • 他常用一些商场上的例子来警惕自己,“AOL这么大一个互联网公司,就因为宽带上来了,大家不再需要拨号上网了,几千万有价值的用户就这么在一夜之间没有了;Skype一出来,以前做电信或话音接入的,像AT&T这种巨头的话音业务也很快就没有了。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成得快去得也快,可能一个闪失或者一个东西没跟上,以前积累的优势就都没了。”

相关条目[ ]

参考来源[ ]